首页 > DB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DB电竞·(中国区)官方网站|自贸区政策红利与新常态下的金融租赁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4:04    次浏览

引领当前和未来宏观政策变革趋势的重要标志,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的设立。经历了五年的超常发展后,国内金融租赁业逐渐步入稳健增长的调整期,改善经营质量、提升专业化能力、规范运营规则成为主基调,而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这种积极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释放政策红利。自贸区“扩围”标志国家经济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引领当前和未来宏观政策变革趋势的重要标志,是继上海自贸区后,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的设立。上海自贸区运行一年多来,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贸易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等金融制度创新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扩展上海自贸区范围,可以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更好地测试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事中事后监管等改革开放创新措施的效果,对政府管理制度改革进行更为充分的试验,并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创新基础好、开放度高的优势。与此同时,在广东省、天津市和福建省,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再设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可以与上海自贸区形成互补试验和对比试验,充分检验相关改革开放措施的实施效果以及复制推广的可行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扩围”与新“三区”的设立,标志着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布局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从南到北“多点成线”的体制机制全面试验阶段,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辐射作用。作为承担国家使命的“制度高地”,津、粤、闽自贸区在营造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的同时,将利用各自优势,展现其特色:天津自贸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区迅速推进的有利时机,在先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贸易投资便利化试验与创新;广东自贸区将立足于内地与港澳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对港澳服务业开放,推进粤港澳管理标准和规则相衔接,强化粤港澳国际贸易功能集成,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搭建粤港澳金融合作新机制,推动与粤港澳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福建自贸区则为闽台融合拓展政策空间,通过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对接,开展两岸货币合作平台,建立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加快健全完善、高效、精准的两岸物流体系,推动台湾项目对接落地,同时,全面拓展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探索新途径。 自贸区的新发展意味着我国宏观政策变革的导向是明确而具体的,即高标准的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与国际标准对接的高水平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这些都十分有利于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我们知道,金融租赁是在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环境下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无论是作为“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的租赁业集群发展,还是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租赁企业的井喷式增长,都充分证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改革试验,是金融租赁超常增长、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常态下金融租赁业面临发展新环境自贸区战略的实施无疑为金融租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释放政策红利。当前,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持续改进、新旧增长点交替,是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这对国内超常增长的金融租赁业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准确研判“新常态”下的金融租赁的发展环境,对于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第一,宏观经济环境总体有利于金融租赁在调整中发展。金融租赁作为与实体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金融业态,在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更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其发展的显著特征将是增速放缓。长期以来,租赁行业的飞速发展深度嵌入强周期行业,如飞机、船舶、工程机械、商用车等,随着经济下行、社会总需求的回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数据也已显现出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有所放缓的势头,与前几年50%的复合增长率相比,资产增速有所下降,2014年总资产增量回落至20.58%。这种变化是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下的必然结果。然而,不必过分夸大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2015年宏观经济总的增长态势是“平稳”,理由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其未来走势将是基本稳定的,能够支持企业订单稳定和开工稳定,消费的增长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换挡,而是继续沿着11%的水平线发展;世界经济的稳定性和企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使出口的国际市场环境总体趋好;从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的投资来看,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呈现逐步恢复状态,城市群相互连接、路陆对外开放和海上对外开放对基础设施建设数量的需求非常庞大;国家对先进制造业和创业活动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制造业投资的增长。根据需求的增长情况可以大体预期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会高于7%。特别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所释放的红利将大大助力“三架马车”平稳运行。因此,一个基本判断是,金融租赁发展的整体经济环境是好的。同时,还要看到,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外汇储备充裕,社会资本壮大,并且,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资本输出成为新常态。资本输出带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在把相对富余的产能输送到其他国家,在化解目前产能过剩矛盾的同时,会为中国制造拓展市场提供机会。对世界来说,借助中国的资本和产业转移,有利于这些国家打造本地制造业,促进经济发展。而这些都为金融租赁的开放式增长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未来的中国金融租赁业不光是“引进来”,而是更多地“走出去”。第二,宏观政策在“规范”与“促进”并举的基调下日臻完善。“新常态”下的金融租赁业愈益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租赁公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修炼内功,发挥租赁特色,支持实体经济,在“三农”、小微企业服务等领域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业务占比不断上升;二是行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包括机构业务创新和监管创新,在以监管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理念下,银监会在专业子公司的设立、金融债和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行政许可事项简化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突破,推动行业围绕专业化不断创新前行。目前,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起草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同时着手研究修订《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国家将加强对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监管与引导。对单一客户集中度高、关联交易比重较大,业务模式不太规范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与地方商务监管部门共同建立一体化的监管制度;并按相关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清理整顿。同时,还将积极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产回报的合理水平,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使融资租赁真正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然而,对于金融租赁行业来说,政策的总基调是“促进”。政府简政放权措施的落地,金融领域准入门槛的降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措施的实施,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的延续,这些都有利于金融租赁业的健康发展。自贸区战略为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释放政策红利目前,上海自贸区设立后有利于金融租赁业务创新的支持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允许和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服务;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SPV)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尤其是,上海自贸区内公司的业务则范围更广,可开展面向国内外(全流向)的租赁业务,包括两头在内的境内租赁,两头在外的境外租赁,以及一头在内、一头在外的进口或出口租赁业务;第二,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而在自贸区外,融资租赁公司是不能混业经营的;第三,简化飞机、船舶等大型融资租赁项目预付货款手续,以解决货币错配问题,为从事大型设备租赁业务的公司规避了汇兑风险,在业务操作上也更加便利化,提高企业业务竞争能力。自贸区内利于金融租赁业发展的投融资汇兑便利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可开立跨境人民币专户,向境外借取跨境人民币贷款,跨境人民币借款额度采取余额制管理,以降低融资成本;第二,支持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和国内、国际外汇主账户等本、外币资金池业务,国际外汇资金主账户与境外资金往来自由,与国内外汇资金主账户在规定额度内自由划转,利于跨国公司总部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第三,区内企业提供对外担保,可自行办理担保合同签约,无需到外汇局申请办理事前行政审批手续;第四,外商融资租赁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第五,自贸试验区内融资租赁项目货款支付和境外放款的便利政策。允许试验区内融资租赁项目公司从境外购入飞机、船舶和大型设备并租赁给承租人时,凭合同、商业单证等材料办理付汇手续,融资租赁类公司开展对外融资租赁业务时,不受现行境内企业境外放款额度限制。自贸区内促进租赁贸易的税收支持政策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和资金使用压力;第二,区内注册的国内租赁公司或租赁公司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从境外购买空载重量在25吨以上并租赁给国内航空公司使用的飞机,享受相关进口环节增值税优惠政策;第三,对于进口融资租赁,由国内承租人报关的,承租人还可向海关申请分期缴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并允许采取保证书的方式提供担保,降低企业成本。关于审批权限下放政策包括以下内容: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公司审批权限下放,按照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由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负责审批3亿美金以下注册资本的外资融资租赁公司,为企业办理登记手续提供了便利,手续齐全的话,基本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手续。这些政策在第二批自贸区的全面复制、推广和创新,会“二次”释放其政策红利,不仅大大改善金融租赁的政策环境,而且会倒逼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促进租赁产业链的不断延展和各种产业金融的同步发展,扩充跨境人民币使用和外汇业务的需求,提升金融租赁服务的品质。总体说来,外部环境正朝着对金融租赁行业更好的方向调整,而第二批自贸区的设立无疑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然而,透过金融租赁业蓬勃发展表象,我们仍然不难发现其内部环境中的种种问题,内外兼修,实现金融租赁业的转型升级,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金融租赁业在有利的发展形势下加强内部治理,保持行业稳健的发展态势。第一,应加强金融租赁企业的内部环境建设,提升行业整体素质。第二,强化投资人金融意识,避免将金融机构牌照当做解决自身融资问题的“便捷通道”,滥用融资平台,过度运用杠杆,搞事实上的投机活动。第三,设立金融租赁业高管执业资格准入程序。第四,应积极引入外资进入融资租赁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激发市场活力。第五,应进一步强化金融租赁业的风险管理,处理好规模、风险、收益之间的关系。